到福州三坊七巷游玩攻略 到福州三坊七巷景點推薦
福州這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著這片遐邇聞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它占地約40公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除了三坊七巷還有很多名人的故居和紀念館值得一去,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下這些名人故居和紀念館。
林覺民•冰心故居
居位于南后街北口西側與楊橋巷交匯處,楊橋路17號,于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辟《林覺民生平史跡》展和《冰心與福州》展。該故居原系林覺民祖輩七房人家(包括林長民)聚居處。林覺民廣州起義殉難后,林家避禍遷離,房屋讓售予冰心祖父謝鑾恩。謝家一直住至20世紀50年代。冰心十一二歲時曾居此。
嚴復故居
該故居于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郎官巷西段北側20號,坐北朝南,主座與花廳兩座毗連,占地面積609平方米。主座清式規(guī)制,門內三面走廊,前設有插屏門。大廳面闊三間,正間分前后廳,左右邊間為前后廂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門通花廳。花廳前后走廊、欄桿均仿西方建筑紋飾。
二梅書屋(福建省民俗博物館)
該故居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作為福建省民俗博物館。位于郎官巷西段南側25號,系清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進士林星章宅院,因院內種植兩樹梅花而得名。始建于明末,清道光、同治間及民國時期幾次大修。坐南朝北,前后、左右共五進,占地面積2434平方米,自郎官巷通達塔巷。
主座東墻外即是“二梅書屋”,屋前有兩株梅花,自成院落。二梅書屋的東側有灰塑雪洞,曰“七星洞”。三進為花廳,所有門、窗、壁、板皆用楠木制成。門窗都是雙層漏花,冬夾窗紙,夏蒙窗紗;壁板、門扇上部堵板都有漆畫的樹木花鳥和戲劇故事。廳前小花園中建兩座古亭,其中一座是六角半邊亭,并有一株百余年的荔枝樹和一株棕樹。中國科學院院士林惠民曾住此院。
水榭戲臺
該故居于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作為福州地方戲劇演藝場。位于衣錦坊東口北側4號,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原是鄭姓住宅;清道光年間(1821-1851)為孫翼謀家族所有,以后長期都有孫氏子孫居住。經(jīng)過多次重修,成為三座毗連、全坊最大的宅院。
小黃樓
黃巷的標志性建筑"小黃樓",位于黃巷中段北側36號,于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黃璞少時攻讀的祖居舊屋,就在小黃樓附近。林則徐師兄、官至江蘇巡撫的梁章鉅,于清道光年間對黃璞舊居進行全面修葺,并建了西花廳小小黃樓,以及與之配套的舊居東側園林小筑"東園"。該花廳為雙層樓閣,寬9米、深24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粉墻黛瓦、翹脊飛檐;梁架上描龍繪鳳,楹門窗戶都用楠木,而且做工講究,雕刻精巧。
郭柏蔭故居
該故居位于黃巷東段北側4號,俗稱“五子登科”宅第。保留完整,明、清兩代建筑風格并存,是福州典型的民居建筑。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于明末,原系衙門;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進士郭柏蔭顯貴后購置重修。其父郭階三,生五子,皆登科第,因此宅前懸“五子登科”牌匾。建筑面積2130平方米,主座建筑前后三進,坐北朝南,四周圍墻。規(guī)模宏大,門面壯觀,東西間距二十余米。第一進廳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扛梁減柱造木構架,前廊寬敞,廳中28根大木柱,用材碩大,青石柱礎,古樸雄偉。二進結構與一進相同,過后天井,為五間排雙層書房。東墻外為花廳
園林,庭院內有造型別致的假山、水清見底的魚池、小巧玲瓏的花亭,以及錯落有致的樹木,頗具江南園林的韻味,中有一株珍貴的古羊婆樹。
葉氏民居(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
葉氏民居,位于南后街南側,是光緒十二年進士葉在琦先生的故居,葉在琦先生是光緒二十七年“全閩大學堂”的監(jiān)督(也就是福州一中的校長)。葉氏民居始建于明朝,整個宅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321平方米,老宅融明、清、民國三個時代的風格于一體,是南后街現(xiàn)存比較完好的古民居之一。2005年,葉氏民居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將葉氏民居作為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常設展示中心,宣傳與弘揚我省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品千余件。現(xiàn)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林聰彝故居(城市會客廳)
故居位于宮巷北側24號,福建省文史研究館、中國新聞總社、中國新聞社福建分社曾設于此,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園林寬廣,分布榕樹、竹林、花壇、魚池、拱橋,景色宜人,其中小葉榕尤為珍貴。園西北建后花廳,木構,梁柱碩大,做工細膩,檐下懸鐘雕刻佛手等柱頭,精巧雅致。故居整體建筑高敞氣派,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謝家祠(福建狀元府藝術館)
吉庇巷北側60號系謝氏家祠。建于明代,清至民國多次修建。1958年因擴路又有改建,2005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作為福建狀元府藝術館。
該故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025平方米。前后四進,前為淺面廳,進青石框大門為主座。大門框精制,楣上一對青石門簪,明代規(guī)制,全市少有。主體建筑用材碩大,三面環(huán)廊,當中天井,全用條石鋪砌;墻檐下灰塑“八仙過海”、“雙獅戲球”等圖飾;花廳小巧玲瓏,古為書齋。后墻與宮巷相鄰。
劉家大院(社區(qū)博物館中心展館)
劉家大院,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光祿坊中段北側28、30、32、34號,現(xiàn)為社區(qū)博物館中心展館。
劉家大院是龍山“電光劉”劉氏家族的產業(yè),是當時福州城內的豪宅之一。自西而東四座并列:東從道南祠,西至早題巷,南臨光祿坊大街,北靠大光里,總面積4532平方米,為福州市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單姓宅院。坐南朝北,規(guī)模龐大,布局工整,工藝精美,保存完整。劉家大院的建筑尺度和用材也很驚人:前后檐下的廊檐石又長又寬,梁柱等結構構件碩大,天井里的石勒腳很多都是用整塊的大青石砌筑的,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劉家大院作為福州民居的特色,有典型的南方建筑靈動通透的特點,同時也表現(xiàn)出穩(wěn)重和大氣,展示了劉家的富足和氣派。
林則徐紀念館
林則徐紀念館,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具體地址是福州市鼓樓區(qū)澳門路16號。
林則徐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禁毒教育基地、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基地,三坊七巷重要旅游景點之一。